有人说,世界上最难的两门语言是德语和汉语。德语难在语法,汉语难在识字。积累汉字是一个艰难且漫长的过程,由此可见一斑。要学好中文,没有任何捷径。识字,是孩子们中文学习的道路上必须攻克的难关和首要任务。

    对于蒲公英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字词已经有了一定积累,孩子们已经能够体会到中文学习带给他们的乐趣。但随着阅读难度的加大,对孩子们词汇积累的要求也提高了。在每次三节课的中文课上,和孩子们制作字卡和做字卡游戏是我们课堂的重要内容。

    以马立平教材三年级课文《光阴一去不复返》为例:

    这是一篇有难度的长文章,其中的生字会让孩子们在独立阅读时有小小挑战。但阅读能力需要他们学会跨越障碍,把握文章大意。当孩子们的注意力从生字转移到文章信息后,他们便迅速完成了文章的大意扫描。并在争先恐后的给出文章信息后,孩子们毫无遗漏地还原了文章的全貌。

    下一步,便是扫清生词障碍。我要求孩子们重读课文,把重心放在不认识的生词上,勾画出来。有的孩子在词汇积累方面有优势,不认识的生词很少,而且很希望做小老师,帮助别的同学。我会给他们一点小组活动,相互帮助的时间。孩子们的很多生词问题,无需我的帮助,在小朋友中间就解决了。甚至,孩子们都有自己特殊的记忆方法,他们很愿意跟小朋友一起分享自己的识字窍门,其他孩子听闻之后连声叫绝。而这些异想天开的学习方法经常让老师大开眼界,其他的孩子也在这样的点拨之下迅速掌握。这样的环节之后,一半的生字已经在孩子们内部消化了。仍然有一半的疑难字词有待老师去解决。这就到了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做字卡的环节。我会一边书写生字,一边讲解书写笔顺。字的结构也会用不同的颜色书写,以便让孩子们能很容易分解偏旁部首,找出表意和表音的部分,并去体会其中的规律。老师完成书写,孩子们帮忙剪成词卡。孩子们一边修剪词卡,一边学习,在词卡的传递和把玩中,认识生词的过程也就完成了。由于加入了一点手工参与,孩子们便不觉得认字的无聊与辛苦。而在这种手脑协同工作的过程中,孩子们更加轻松自然地拾得了这些生词。

    在这篇文章中,孩子们找出十五个生词,并做成词卡。用这些词卡,我们做词卡争夺赛。将词卡摞成一副扑克牌反扣在桌上,孩子们按顺序摸取一张。若能准确读出,便夺得这张词卡。若不能,便失去一次机会,下一位小朋友可以继续争夺。在夺卡游戏中,孩子们再一次加深了对生词的认识。

    在做词卡和争夺词卡的环节中,孩子们已经能准确认读词语了。他们能很快在脑中整体记忆词语,在相关字的辅助提示下,联想出生僻字的读音。但当这些字孤立出现的时候,孩子们可能会困惑。为了巩固孩子们对每一个字的准确掌握,我们将词卡剪成一张张字卡。十五个词语,变成三十个生字。孩子们面临的挑战是将这些孤立的字,重新找到失散的伙伴,拼回一组词。孩子们的记忆力和反应速度惊人,总是能以极快的速度完成拼词。通常,会有我预期的美中不足。例如,他们会把“实验“拼成“验实”。这是因为在作为一个词语整体去记忆时,他们并没有去区分每一个汉字。在这个环节,孩子们能聚焦在每一个自己不熟悉的字上,在没有任何辅助提示的情况下准确记忆。

    文中一些重要的句子也可以做成字卡,让孩子们做连句游戏。本课有几个经典的句子,“光阴一去不复返”,“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以及“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些句子,对于古诗词接触少的孩子,比较难记,而且容易错序排列。借助解释和举例,让他们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我们把句子分解成一个一个汉字,做成一张一张字卡。孩子们需要努力搜寻记忆,还原句子的样子。计时挑战是激动人心的环节,孩子们一个个都不甘落后,用最快的速度证明自己是最棒的。每一次连词成句的游戏,都会刷新上一次的记录。

    在学习了本课生词之后,我们需要回到文章中去,引导孩子们对文章内容的学习和思考。孩子们挑选的十五个生词中已经囊括了文章的关键信息,他们要做的便是抽取自己认为重要的关键词语,重新组合和梳理,形成自己对文章的认识和理解。对于任何一篇文章,孩子们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于这篇文章,有的孩子说,“时间是很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有的则说“时间是有限的,我们要善于利用时间。”

    在学习了文章之后,我们对一些形近字做了拓展。目的是让孩子们迅速掌握形近字,和字的结构,并熟悉组字的规则。我们同样用手工字卡完成这个任务。以“注柱”为例。我先给孩子们每人三张写有“主”的字卡,请他们加上不同的表意偏旁,组成不同的字。孩子们把自己准备好的字,与同学交换,要求对方读出自己的字卡,并组词。

    在这样的字卡游戏中,一篇文章就像是乐高工程。我们把一个乐高模型,拆解,再搭建。从整体到细节,再到整体,并拓展。语言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积累字词表达,同时积累对对这门语言的感悟。通过一次次的字卡教学,孩子们在提高词汇积累的同时,也在词卡游戏中协作和竞赛,增进了友谊,也成为了他们中文课的一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