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末放假前,“蒲公英”号召老师家们踊跃报名参加国侨办在法兰克福南达姆斯塔特市华达中文学校举办的海外中文教师资格培训与考试。我怀着试一试的心理报了名。作为英文专业的毕业生,对文字和文学的喜爱,对女儿在读的“蒲公英实验学校”日益深厚的感情,使得我也逐渐萌生成为一名中文教师的渴望,但害怕自己比不上别的专业老师那么优秀。毕竟在德国学习与工作的中国人中,说是卧虎藏龙一点不为过。幸好学校的教育长任麓老师鼓励我,信任我,学校决定派我和另一位代表“蒲公英”去参加了这次难得的培训考试。为什么说是难得得机会呢?因为通常情况下,老师们都是趁寒暑假的时间回国培训半个月余,而这次呢,是国侨办将国内大学的教授们请到了德国,在三天的时间里对老师及预备老师们进行集中强化的培训。这样的培训在莱茵-美茵地区是尚属首次。不得不说能够获得这样的机会是幸运的,再仔细想想,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还有教学方法,需要在短短三天的时间里进行培训与考试,教授们怎么讲?老师们怎么消化变成自己的东西?这简直就是“mission impossible”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带着“这必然是一场硬仗”的心理,接受了这次挑战。

IMG 1588

培训的第一天,我整理好学习资料,坐进车里找好导航定位 —— 达姆华达中文学校,出发了。一路上晨风徐徐,蓝天白云下的高速路仿佛丝带一般,自带光芒又随意扭转。经过45分钟的车程,我提前到达了培训地点,来参加培训的老师们有“海德堡中文学校”、“华茵中文学校”,承办方“华达中文学校”的老师们等等,大家的积极性非常高,态度特别虔诚。我遇到的第一位老师的家距离培训点就有一个半小时的车程,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两位老师因为路途太远,直接住在了培训点。

IMG 1587

在经过简短而又庄重的开幕式后,陈玄波教授拉开了课程的帷幕,他主讲的是“中华文化专题”。这也是老师们最感兴趣的一门学科,试想有哪一位中文老师会对中华文化不感兴趣呢?陈教授从尧舜禹开始领入,正如我之前所说的,老师们在国内都“身经百战”,对于教授的课程既熟悉又亲切,陈教授凭自己博学多才和多年的教学经验,巧妙的把中华五千年文化串联起来,大家都熟知的少讲,最近几年新的研究多讲,比如在讲近代文学的时候,他把我们熟知的作家徐志摩、鲁迅、郁达夫、林语堂等等的个人经历故事如数家珍的给我们介绍一番,不仅仅局限于让我们了解他们的代表作品,让我们明白他们背后的故事以及创作动机,还有文豪们之间的故事。文豪们也是人,精彩之处大家捧腹大笑,课堂气氛因此被调动起来。就我个人而言,我清楚的记得他提出的将明代《牡丹亭》的作者“汤显祖”与同时期的西方大家“莎士比亚”进行比较,他这种中西贯穿,以时间轴为坐标将世界范围内的名家进行对比的方法让我觉得耳目一新,他的教学很新颖、他的讲座可以用饕餮盛宴来形容!可惜时间有限,下课后老师们们围着陈教授久久不肯散去,大家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教授的精彩诠释,还一如余音绕梁,不绝于耳

IMG 1586

随后的《汉语知识》是由胡培安教授主讲的,这实际上是中文语法课,是老师们不得不掌握的一门学科,它是将中文套用西方“语言学”和“语音学”的系统创造出来的一门学科。由于这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我们在国内学习《语文》的时候没有接触过,它又偏理论化,所以学起来比较生硬。比如过去我们就将音调划分为一声、二声、三声、四声,而此时它们的学名叫“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并且还有音值“55”“35”“214”“51”,这可把老师们难住了。不过,这可难不住胡教授,他幽默风趣的举例、例证、比喻、现场表演,用尽一切可企及的方法,让大家听懂并心悦诚服。为了区别“踱”与“走”他拿自己开玩笑说,面对我们这帮“高材生”他不敢“踱着走” 。他这种对课堂的掌控,对学生的尊重,让大家肃然起敬。

 IMG 1584

  第三门课程也是最后一门,是由李善邦教授主讲的《汉语教学知识与能力》,这是一门关于实践的课程,老师们纵使满腹经纶也需要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将知识科学有效的传递给学生,这是一门重实践的科目。李教授有着丰富的实操经验,再加上理论教学法,他把自己的“看家本领”,毫无保留的讲解给我们,几百页的幻灯片,毫无保留的拷贝给我们,让我们在接下来的实际教学中,参照他的课件,有章可循。

 IMG 1585

    三天的培训,包含了5个小时的考试,老师们可以说是经历了“大脑风暴”,这三天正值德国的法定假日 ——“圣灵节”通常情况下大家都在家修身养息,而老师们的学习热情真的让我感动。三位教授不辞辛苦,远道而来,为了华文的传播兢兢业业,谢谢三位教授精彩的讲座,我将收益终身。承办方华达学校的老师、校长即是领导又是工作人员,任劳任怨,从头到尾安排的井井有条,无可挑剔,就连伙食这样的小问题也是安排得精细周到,谢谢华达的领导老师们敬业的工作。同时也要谢谢国侨办时刻记得我们海外华人。这是一个高水准的团体,一次高水平的培训,希望以后我还能有幸参与其中。

 

(本文由本校教师朱传飞原创)鸣谢图片提供:华达中文学校